笔趣阁
会员书架
首页 >都市言情 >视频通古代:开局盘点十大贤后 > 第478章 是明是庸

第478章 是明是庸(1 / 2)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明孝宗敬皇帝朱祐樘,关于这个皇帝到底是明君还是庸君,一直都有极大争议。

比较幸运的是,暂时还没出现喊他昏君的说法。

支持朱祐樘是明君的史料基本就是《明史》、《明实录》这些官方史书,甚至于可以说,但凡是曾经的史书,对于朱祐樘的说法都很统一,就是明君。

庸君的说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?是现代出现的,根据一些大臣记载,或奏章,或随笔什么的,以此推测出来的。

真实性是有的,但具体能有几分真实性……这个难说。

话说关于朱祐樘是明君的有力证据在于,弘治一朝,朝廷税收创土木堡后的新高,达两千七百万石。

弘治朝之前,正统、景泰、天顺、成化数朝税收基本都在两千五百万——两千六百万上下浮动。

这个数字是不如洪武、永乐、宣德三朝的,但确实又比其他几朝税收高些。

当然,这个记载自然也是可以喷的,有人认为弘治朝之所以税收这么高,完全是因为他赶上了好时候。

正统朝税收差是因为连年征战、百姓造反,四征麓川。

景泰朝是因为土木堡的影响,让百姓休养生息尚嫌来不及,哪里能提高税收。

天顺朝……啊,想念夺门的日子,朝廷都快让战神玩崩了,还有什么高税收?

成化朝,那句话怎么骂来着:主昏于上,而臣奋进于下。

皇帝不行有什么关系?大臣们超级行啊!领兵的赵辅、朱永、王越,朝堂的李贤、商辂、项忠、连太监都有汪直这么个人才。

再者,弘治朝那些名臣,成化朝的时候虽然没能进入中央决策,但多数都是封疆大吏,握有实权的。

话说,有时候看那句:主昏于上就很怪,这到底昏在哪了?咋就没人夸夸朱见深识人、用人的能力嘞?

扯远了,成化朝税收为啥干不过弘治朝?因为朱见深大方啊!

按朱元璋定下的规矩,哪个地方受了灾,那个地方的赋税就必须免,当然,多数也就免一年半载的。

除非那地方是垦荒出来的,或者是被连年战乱把人打没了,那可以免个十年、五年的。

朱见深,这皇帝大方,免税多是三年起步,哪里有灾他就往哪里贴钱,朝廷的国库不够,就拿自己的内帑去补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