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4章 我专业写词(1 / 2)
【盘点史上十大反转人物,第六位,辛弃疾】
去病、弃疾,天下无疫!不知道多少人是因为这样的话认识的两位历史大佬。
辛弃疾这位大佬怎么说呢?明明是一个超级文人,文化圈顶流,偏喜欢去混武将圈,当然,这也跟他壮志未酬,没事儿干有关系。
其与朱熹、陈亮为友,有刘克庄、元好问、杨慎等一众才子为之歌颂,提起宋词,词中之龙辛弃疾总是必不可少。
某种意义上,我们得感谢历代文人的创作,不然……辛弃疾的六百首存世词作能背哭人。
就这么个文化人,你要问他这辈子最大的心愿是啥?那就只有:北伐!金戈铁马,收拾旧山河!
言归正传,辛弃疾字幼安,号稼轩,山东济南历城人,南宋将领、豪放派词人,江湖人称词中之龙,与苏轼合称苏辛,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。
嗯,济南二安,文化领域并称实至名归,嘴炮领域同样!
公元1140年5月28日,辛弃疾出生于山东济南府历城县,其祖上为狄道人氏,后来迁居济南历城。
辛弃疾刚出生时,北方已经沦陷于金人之手,他的祖父辛赞在靖康之变、宋廷南渡之后,受宗族拖累,没能南下,于是便在金国当了官。
当然,当官归当官,辛赞对金国却一直没啥认同感,估计也就是觉得自己老胳膊老腿的,折腾不起来,不然早抄家伙了。
自己老了不是事儿,他还有孙子,弃疾之名估计就是这么来的,古有霍去病,今有辛弃疾嘛,孙砸,练武强身,以后找机会造个反。
但造反这事儿吧,不说有没有那个能力,你要不带娃看看,估计他心里都没这个概念,咋滴?活腻了?就想造个反玩玩?
辛赞是这么想的,于是,他带着少年辛弃疾开始四处溜达,让辛弃疾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。
汉人,以汉之名,铭刻的是一个强盛王朝的煊赫武力,以及血性!
见到同胞所受屈辱,辛弃疾表示这不能忍,立志要恢复中原,以汉之名,洗清靖康之耻!
目的达到,辛赞满意的点了点头,你看,这认知不就建立起来了?接下来,练武强身,没有个好体魄,造个锤子反。
于是,小辛同学的苦逼生活开始了,练武,那是一辈子的事,且从小就要努力,至于文章……哈,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人表示洒洒水了!
时间来到公元1161年,即南宋绍兴三十一年,话说这一年啊,大名鼎鼎的完颜构……还没噶!
赵构:……
拐这么大弯就为了骂朕?真谢谢您嘞!
同样是这一年,金国第四任皇帝完颜亮率军大举南侵,北方汉人见此机会,纷纷不堪金人压迫,奋起反抗。
二十一岁的辛弃疾见此时机也聚集了两千人,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,担任掌书记,主管文书,参与机密。
可能是辛弃疾的外表很有欺骗性,任谁也没想到,这文质彬彬的文化人居然有着野兽一般的强悍体魄,所以让他当了掌书记。
这事儿不急,很快的,义军就会对辛弃疾刮目相看,当然,在此之前我们需要请出一个花和尚,他叫义端。
作为和辛弃疾一起投军的人物,如果不出意外的话,他应该会随着辛弃疾一起留名青史,可惜,这货选择了遗臭万年。
花和尚义端,大抵应该是个投机分子,当初参加义军想的可能也是过上人上人的生活。
可惜,现实跟他的想法差距太大,因为耿京领导的义军很穷,穷就算了,这帮人还经常操练,妈耶,真要拼命啊?
义端表示受不了,劳资是为荣华富贵来的,你想让我跟你们一起拼命?不可能,绝对不可能。
一咬牙一跺脚,这货把辛弃疾保管的帅印偷了,准备到金人那里换点钱花,事情很快败露,辛弃疾人麻了。
义军首领耿京非常震怒,看着辛弃疾气就不打一处来,麻蛋,天大的笑话诶,你保管帅印,你朋友把帅印偷了,你说你不知道?谁信?
辛弃疾那个尴尬啊,交友不慎,实在是交友不慎,这波啊,叫人骂了只能忍着,谁叫自己眼瞎嘞!
随即,辛弃疾向耿京立下军令状,表示一定追回帅印,估计耿京当时表情一定非常不屑,哟,还演呢?想走就走吧,义军不差你一个。
得,见此表情,得在义端身上再添一笔债,瘪犊子玩意儿,坑死人了!
辛弃疾发誓,义端,他吃定了,释迦牟尼来了也留不住……他说的啊!
当晚,辛弃疾率军埋伏在去金人营寨的必经之路上等着,嗯,带着马仔蹲和尚……老社会人了。
临近天亮,花和尚义端……他来了,他来了,他哼着小调,挂着帅印,迎面向着黑白无常走来了。
辛弃疾脸黑了,表示从没见过这么嚣张的人,哦,今天见到了!
社会我辛哥,人狠话不多,迎面就是一刀砍了过去,正中……马身,轰,战马倒地,义端和尚狠狠摔了个屁墩儿。
一片灰尘中,义端和尚起身,正想来两句国粹,抬头一看……哦,这是我辛哥!你不要过来啊~
晚咯,求饶没用,该砍还得砍,辛弃疾没有多话,手起刀落,花和尚义端,宣告扑街!
一手提人头,一手持帅印,那个帅气逼人的身影就辣么闯入营寨……末将特来交令!
耿京表示震惊,真追回来了,效率真高!话说你还记得你是个文人不?管的是文书一类的事儿!
当然,这个不重要,重要的是义军对他的改观,这是个多面手,打仗阔以,写文章更牛,人才啊!
此后,当那个想要立马吴山第一峰的男人——完颜亮,被部下宰了,成为笑话,南下的金军撤退后。
辛弃疾开始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,请求支援,然后,当他完成使命,开开心心回来后……大哥没了,义军散了!
尼玛!哪个瘪犊子干的?我辣么大个大哥,辣么多义军,说没就没,说散就散?
谁干的?这问题问得好?话说自盘古开天、女娲造人……
(辛弃疾:噌~说重点,懂?)
咕噜~张安国,弓长张,平安的安,国家的国,张安国干的,他杀的大哥,投了金人,你去砍他啊~(┯_┯)
宝刀入鞘,表示收到,然后,社会我辛哥便开启了个人秀,五十汉儿袭金营,生擒叛徒张安国。
对面多少人?即答:至少几万!
我们多少人?答:五十多,不到六十!
辛弃疾满意一笑,五十对几万?这波稳了,优势在我!
五十多人敢冲几万人的金军大营,你就不说辛弃疾到底是猛、是虎、还是精明吧,就冲这勇气,必须点赞!
当时张安国正跟一群金军将领喝酒呢,喝着喝着,人被绑了!金军都没反应过来,不是,刚刚过去的是啥?起风了?
《宋史.辛弃疾传》:安国方与金将酣饮,即众中缚之以归,金将追之不及!
而辛弃疾呢?当众绑人,绑完一票就跑,贼刺激~
当然,刺激归刺激,北边反正是不能待了,不然,被他戏耍的几万金军能撕了他,咋滴?耍完我们还不跑,谁给你的勇气?
生擒张安国后,辛弃疾选择南下,投奔朝廷,同时献上叛徒张安国,朝廷没客气,很快将张安国斩首。
随即,任命辛弃疾为江阴检判,当时,辛弃疾二十三岁。
初到南方,朝廷即任他为官,并没有因为他归正人的身份有什么薄待,同时,刚刚即位的宋孝宗也是一副收复故土、报仇雪耻的明君作派,于是,辛弃疾激动了。
连夜加班加点,赶出了几份军事报告——《美芹十论》《九议》《应问》上呈皇帝,一双虎目满含希望。
可惜,希望很快化失望,皇帝对他的这几份报告表示非常高兴,满朝文武也是交口称赞……就是没人愿意执行。
那架势,就仿佛在说:报告写得非常好,想法也很不错,下次别写了啊!